|
|
|
|
|
访问总数:32896 人次 |
 |
|
|
|
|
本刊目录 |
《工程热物理学报》-2016年01期目录 |
|
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量化表述及其应用例 |
陈则韶;李川; |
1-5 |
|
褐煤抽汽预干燥发电系统变负荷特性仿真研究 |
刘明;秦远智;翟梦旭;严俊杰; |
6-10 |
|
太阳能化学链燃烧的固体燃料蓄能分布式系统 |
张浩;洪慧;高健健;金红光; |
11-15 |
|
一套新型冷电联供系统的性能研究 |
高鹏;宋分平;王丽伟;江龙;周志松; |
16-20 |
|
可燃性液体爆炸极限实验系统的研制 |
张可;朱华龙;孟现阳;张元桥;吴江涛; |
21-24 |
|
SiO_2-导热油纳米流体的黏度研究 |
刘腾跃;胡芃;钱辉;赵盼盼; |
25-28 |
|
二元制冷剂R134a+DME在温度范围(253.15273.15)K的汽液相平衡研究 |
高赞军;管文洁;杨璋璋;吕岩;韩晓红;陈光明; |
29-32 |
|
基于动态光散射的SiO_2/H_2O纳米流体分散稳定性初探 |
申韶磊;毕胜山;胡丰凡;谭益农;马纶建;崔军卫;吴江涛; |
33-36 |
|
不同冲击冷却结构对旋转效应的敏感性 |
杨力;Kartikeya Tyagi;任静;Srinath Ekkad;蒋洪德; |
37-41 |
|
基于定涡黏性假设的连续伴随优化方法研究 |
张鹏飞;卢娟;丰镇平; |
42-45 |
|
某五级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分析 |
宁涛;顾春伟;肖耀兵;李孝堂;刘太秋; |
46-50 |
|
异相脉冲进气混流涡轮非定常特性数值模拟 |
詹志胜;施新;彭文; |
51-55 |
|
长叶片透平级非定常汽流激振数值研究 |
李彬;宋立明;李军; |
56-61 |
|
涡轮导叶气膜冷却结构半反设计优化方法 |
迟重然;任静;蒋洪德;臧述升; |
62-66 |
|
向心透平初始设计自动进化寻优方法与变工况性能预测模型 |
邵帅;邓清华;丰镇平; |
67-71 |
|
基于OpenFOAM的风力机致动线模型研究 |
卞凤娇;徐宇;王强;宋娟娟;徐建中; |
72-75 |
|
径向导叶对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|
杨敏官;倪丹;陆胜;高波;张宁; |
76-80 |
|
600 MW超超临界机组高压进汽室流道的优选设计 |
孙晓晶;李孝伟;黄典贵; |
81-84 |
|
液氢循环泵的流动和绝热方案设计研究 |
王国平;张玙;孙大明;雷蒋;刘立强;何昆; |
85-88 |
|
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Rayleigh-Taylor两相不稳定流动研究 |
王宁宁;刘海湖;张楚华; |
89-94 |
|
叶轮机械非定常测量的快速响应熵探针 |
王偲臣;杨林;林峰;聂超群; |
95-98 |
|
多孔介质中超临界水渗流压降特性研究 |
金辉;宋星星;郭烈锦; |
99-103 |
|
超临界压力下竖直管内水的传热关系式研究 |
陈玮玮;方贤德;商辉;张贺磊; |
104-110 |
|
壁面润湿性对沸腾核化的影响 |
郑文秀;厉思杰;白博峰; |
111-115 |
|
复合胺砜溶液对SO_2/CO_2/NO_x吸收工艺的实验研究 |
李炼;胡斌;李娜;周屈兰; |
116-119 |
|
功能涂层分割表面降液膜流动过程的CFD模拟 |
姜东昌;马学虎;兰忠;牛家豪; |
120-124 |
|
定向碳纳米管/橡胶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研究 |
邱金友;何燕;常强;王钰鹏; |
125-129 |
|
低GWP混合工质水平小通道内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|
吕佳桐;李敏霞;顾昊翔;党超镔;王飞波;马一太; |
130-134 |
|
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参数模拟研究 |
乔威;于泽庭;韩吉田; |
135-140 |
|
BALI试验的大涡模拟研究 |
汲水;胡腾;史韵白;常华健; |
141-144 |
|
内燃机缸套内表面激光微造型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|
杜云鹏;董非;符永宏;尹必峰;康正阳; |
145-149 |
|
气体在微孔介质中的等效扩散系数预测 |
何新婷;王沫然; |
150-154 |
|
圆管内插入螺旋片强化传热数值模拟及(火积)耗散分析 |
郑年本;刘志春;刘伟; |
155-159 |
|
高温熔盐蒸汽发生系统传热性能研究 |
何石泉;陆建锋;丁静;王维龙; |
160-163 |
|
机械振荡下微结构表面沸腾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|
丁婕;魏进家;孔新;张永海; |
164-167 |
|
石墨烯制备方法及粒径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|
于伟;谢华清;陈立飞;汪明珠;余应好;倪佳禄; |
168-171 |
|
低熔点混合碳酸盐腐蚀特性的研究 |
桑丽霞;赵阳博;吴玉庭;马重芳; |
172-175 |
|
高温气流中液滴蒸发的表面张力效应 |
孙凤贤;杨金;刘昌宇;夏新林; |
176-179 |
|
带有气体吹扫边界多孔介质内干燥过程可视化实验 |
程树;吴睿;崔国民;李延铭; |
180-184 |
|
中美典型煤种的脱挥发分特性 |
黄晓宏;皮理刚;柳朝晖;张泰;卢兴;郑楚光; |
185-188 |
|
不同预热温度下H_2/CO/O_2/CO_2的层流火焰传播特性 |
韩敏超;艾育华;陈正;王岳;孔文俊; |
189-193 |
|
印尼褐煤经溶剂提质后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 |
刘猛;段钰锋;马贵林;李建; |
194-197 |
|
甲烷旋流预混火焰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|
刘石;翁方龙;张晓宇;朱民; |
198-201 |
|
基于水泥/CaO修饰铁矿石载氧体的煤化学链燃烧试验 |
顾海明;沈来宏;仲兆平;牛欣;葛晖骏;周玉飞;蒋守席; |
202-206 |
|
有机阴离子柱撑钾修饰水滑石吸附性能研究 |
曾洪瑜;李爽;史翊翔;蔡宁生; |
207-211 |
|
一种基于分子结构相似的生物柴油替代燃料模型构建方法 |
禹进;王卫;王子君;苟小龙; |
212-216 |
|
燃煤源PM10的CCSEM单颗粒分析 |
温昶;于敦喜;徐明厚; |
217-221 |
|
H_2/CO/空气贫燃预混火焰的临界熄灭条件研究 |
张扬;张海; |
222-225 |
|
|
|
|
|